猪痘临床症状:潜伏期4~7天,病猪体温升高达41~42℃,精神沉郁,食欲减损。痘疹主要发生于下腹部、股内侧、背部或体侧,初为深红色硬结节,呈半球状突出于体表,见不到形成水疱即转为脓疱,并很快结成棕黄色痂块,脱落后遗留白斑而痊愈,病程10~15天,病死率不高,如管理不当或继发感染,可使病死率升高,特别是幼龄仔猪。
猪痘疾病的病原:
猪痘的病原体为猪痘病毒和痘苗病毒。两种病毒的病原性不同,感染猪痘病毒的恢复猪,对猪痘病毒仍有感受性,反之亦然。病猪和病愈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。病毒随病猪的水疱液、脓汁和痂皮污染周围环境。主要经损伤的皮肤货粘膜感染,也可经呼吸道、消化道传染。此外,猪血虱、蚊、蝇等外寄生虫也可参与传播。 此病由病毒引起,直接接触传染。皮肤损伤是猪痘感染的必要条件。
猪虱及其他吸血昆虫对皮肤损伤使病毒得以进入皮肤。大多数患畜在三周后恢复。病变皮肤位于背部,腹部,腹股沟及大腿内侧,病变开始为丘疹,然后发展成水疱,水疱容易破裂,若继发感染会形成脓疱。经常水疱破后会结痂。大多数痂皮在感染三周后脱落。此病的诊断并不难。在临床上须与猪疥癣区别。无并发性皮肤病的猪痘不会发痒,不难作类症鉴别。对临床诊断如有可疑,应作皮肤组织病理检查,猪痘病毒可在电子显微镜下认出。猪痘无特效疗法,治疗目的在于防止细菌继发感染。控制猪痘的最佳方法,莫过于加强卫生管理及清除一切外寄生虫。
及时预防猪病:
①加强饲养管理,搞好卫生,做好猪舍的消毒与驱蝇灭虱的工作。
②搞好检疫工作,对新引入猪要搞好检疫,隔离饲养1周,观察无病方能合群。
③防止皮肤损伤,对栏圈的尖锐物及时清除,避免刺伤和划伤,同时应防止猪只咬斗,肥育猪原窝饲养可减少咬斗。
以上就是关于猪痘疾病的相关的防护,对于以上还没有很好的了解这种疾病的养猪户来说,还是应该更加好的通过了解疾病的症状来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。养殖户可以随时点击澳科奇兽药动物药业进行免费的咨询和了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