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生虫严重影响牛羊育肥,驱虫是关键
牛羊感染寄生虫,由三个条件组成,传染来源、传播途径和易感牛羊。当这三个条件共同作用时,牛羊就会感染寄生虫,牛羊寄生虫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两类,澳科奇牛羊病专家提醒,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,要密切注意观察牛的精神、食欲、饮水、粪、尿等有无异常,可从这几方面综合判断,进行诊断。下面为各养殖户介绍。
一、牛羊感染寄生虫的三个条件
1、传染源:一般指携带某种寄生虫的病牛、病羊或奶牛。病牛、病羊体内的寄生虫通过血、粪、尿等,不断从牛羊体内将虫体、虫卵或幼虫排到外界环境中,污染土壤、饲料、饮水、用具等。
2、感染途径:分为三类感染途径。
(1)经口感染,易感牛羊吞食被幼虫或虫卵污染的饲料、饮水等中间媒介而感染,如蛔虫、球虫等。
(2)经皮肤感染:幼虫可主动钻入牛羊皮肤而感染,如焦虫病。
(3)接触传染:易感牛羊直接接触被虫体污染的环境、笼具及其他用具而引起感染,如疥螨、虱等。
3、易感牛羊:指的是幼畜、机体抵抗力低或处于恶劣环境中的牛羊,容易感染各类疾病。
二、预防措施
1、加强饲养管理,投喂优质饲料,注意防止饲料、饮水被病原体污染,还可在牛羊体表喷洒杀虫剂、避驱剂,防止吸血昆虫叮咬。
2、控制或消除传染源,由于大多数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都是蚊虫原因,所以可以进行治疗性驱虫或预防性驱虫,要注意收集牛羊排出的虫体和粪便,进行无害化处理,防止病原散播。
3、切断传播途径,只有这次才能减少或消除传染机会,自然环境中,传播途径注意是蚊虫、老鼠等,所以杀灭外界环境中的虫卵、幼虫、成虫等要从灭蚊、灭鼠开始。
4、每年可安排3次预防性驱虫:第一次在夏初放牧前,第二次在秋季结束放牧后,第二次驱虫后1个月进行第三次驱虫。
澳科奇牛羊病专家温馨提示:放牧的牛羊最容易感染寄生虫病,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。
1、淡水螺是很多寄生虫的中间宿主,放牧牛羊时尽量不到淡水螺滋生地去放牧牛羊,以免牛羊吃到水边的水草、淡水螺等,避开低洼经常积水的地带、水塘边、水渠边等。
2、放牧时间不选择在清晨、傍晚或雨后放牧。饮水时尽量让牛羊饮用清洁的井水。
三、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
1、治疗药物选择,推荐牛羊包蛭净、线螨净,具有广谱、高效、安全等特点。
2、驱虫时间的合理安排,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驱虫。春季(3月—4月)放牧前进行驱虫,阻止春季寄生虫高潮的出现;秋季(9月—10月)由放牧转入舍饲时普遍驱虫一次,以利牛羊安全越冬。
3、这段时间可以给春季初生的幼畜进行首次驱虫。妊娠期的牛羊可安排在产前一个月、产后一个月各驱虫一次。
4、育肥的牛羊可在育肥开始时驱虫。
注意事项:
1、孕畜用药要严格控制剂量,具体用量咨询。
2、人不可食用刚施过药物的牛羊,所以要宰杀的牛羊最好是在用药21天后。
总结:在驱虫时,要注意环境卫生,对于牛羊的排泄物要妥善处理,因为极有可能,带个幼虫或者虫卵。对于病死牛养,也要分别妥善处理,比如人畜共患的弓形体病,应将病尸深埋或焚烧,对同群未发病牛,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,以避免大群牛发病。